



隔震建筑是通過增設橡膠支座,使整個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長,以減輕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
一、隔震原理: 傳統的抗震是將房屋上部結構和低級牢牢地連在一起,地震時地面運動的能量經過地基毫無障礙地傳輸到上部房屋結構,使房屋發生震動和變形,當結構變形過大,達到某個極限時,房屋便發生破壞甚至倒塌。
隔震建筑是通過增設橡膠支座,使整個建筑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長,以減輕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利用橡膠支座的水平柔性形成一道柔性隔震層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阻止并減輕地震對建筑物上部結構的破壞,從而實現“中震不壞、大震不修、不喪失使用功能”的設防目標,大幅度減少建筑物的震后響應,避免結構損壞,地震沖擊過后建筑物能迅速復位,確保建筑物震后正常使用。
二、隔震支座構造: 建筑橡膠隔震支座由多層橡膠和多層鋼板交替疊置組合而成,具有足夠的豎向剛度和很強的水平變形能力,對應不同建筑的要求,隔震橡膠支座可以有不同的疊層結構、制造工藝和配方設計,以滿足所需要的豎向剛度、水平剛度、側向變形、阻尼、耐久性等性能要求,并保證具有不少于60年的使用壽命。建筑隔震橡膠支座一般分為普通型(無鉛型LNR)和有鉛型(LRB)兩種。
三、隔震支座安全性能 1、可提高耐震等級1.5倍以上(降低設防烈度0.5—1.5度) 2、符合技術規范(CEC126:2001),確保結構安全。地面劇烈震動時,上部結構仍處于正常的彈性工作狀態,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生命財產和房屋功能安全,并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得到強有力的實際檢驗。
3、橡膠隔震支座的使用壽命70年以上,而我國一般建筑的設計基準為50-70年。 4、我公司涉及每一個建筑隔震設計,每一批隔震產品都有全國抗震設計資質單位出具設計報告和華中科技大學檢測機構出具產品檢驗報告。產品符合建筑橡膠隔震支座國家標準GB20688.3—2006.
四、隔震支座使用范圍: 1、按場地類別,可用于1、2、3類場地;在4類場地建造隔震房屋時,應進行專門研究和專項審查
2、按使用功能,可用于:
a、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建筑:重要建筑、學校、銀行、保鮮、首腦機關、高檔住宅、安居工程。
b、使用功能不斷中斷的建筑:醫院、通訊、警務、消防、電力、應急指揮中心以及放置貴重設備、物品的房屋。
c、有珍貴物品的建筑或珍貴建筑:博物館、檔案館、文物館、歷史建筑、紀念建筑。
d、已有建筑物的隔震加固。
